凯发_凯发娱乐

凯发_凯发娱乐

尹蔚民:全面打造我国人才竞争优势

2010-11-30 08:34:21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核心观点: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迫切要求我们切实做好人才工作、加快建设人才强国。

  近年来我国人才工作长足发展,人才队伍建设成绩显著。但当前我国人才发展总体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比还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特别是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匮乏,人才创新创业能力不强,人才资源开发投入不足。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抓住人才优先发展的新机遇,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各项任务,特别是要以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做好这方面的工作,首先是要以提高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为核心,打造宏大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其次是要以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建设门类齐全、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与此同时,还要加快推进人才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提高人才工作管理水平,全面打造我国人才竞争优势。

  话题之一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要点 人才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切实做好人才工作、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保证,也是确立我国人才竞争比较优势、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迫切要求我们切实做好人才工作、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进一步开创我国人才事业新局面,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人才保证。

  人才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们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培养和集聚了宏大的人才队伍。经过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努力,我国已经从人才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发展成为人才资源大国,各类人才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大显身手。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中央作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决策。2003年召开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作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今年,党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切实做好新形势下人才工作、加快建设人才强国进行全面部署。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加快建设人才强国的新阶段。

  切实做好人才工作、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保证。人才支撑发展,发展依靠人才。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归根结底要靠人才。切实做好人才工作、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既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又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从我国的发展实践看,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人才供给。我们党已经明确了今后几十年的发展目标,并作出了全面的战略部署。要将这些重大战略部署落到实处,必须以人才为基础、靠人才来推动。

  切实做好人才工作、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是确立我国人才竞争比较优势、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人才数量和质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人才竞争力是国家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世界范围的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要想在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掌握主动,必须具有能够实施正确战略策略、胜任参与各领域国际竞争的高素质人才。谁拥有人才和智力资源,谁就能在世界综合国力竞争中赢得主动权。因此,人才资源作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在世界综合国力竞争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我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国家实力日益增强,但我们的人才竞争力还不够强。由此导致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立足新起点做好人才工作,形成育才、引才、聚才、用才的良好环境和政策优势,不断增强我国的核心竞争力。

  话题之二

  我国人才工作长足发展,人才队伍建设成绩显著

  要点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人才强国战略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战略。我国人才公共政策体系逐步完善,人才成长环境不断优化,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各项人才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人才强国战略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战略。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完善人才公共政策,构建人才服务体系,加快人才资源开发,统筹推进高层次、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各项人才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第一,人才公共政策体系逐步完善,人才成长环境不断优化。一是以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为重点,人才培养选拔机制逐步健全。初步建立以院士制度、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制度、政府特殊津贴制度为主体的国家级专家选拔体系,实施了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新技师培养带动计划,构建了高技能人才培养选拔体系。二是加大高层次留学人才引进工作力度,人才吸引机制逐步完善。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完善留学人员回国服务体系,形成了留学人员回国工作、回国创业和以多种形式为国服务的良好局面。三是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人才使用机制逐步转换。四是稳步推进职称制度改革,完善职业资格制度,人才评价机制更加科学。五是健全各项激励政策措施,人才激励机制更加完善。

  第二,构建人才服务体系,政府人才服务职能不断增强。一是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多层次、多元化的市场服务体系已基本形成。二是人才流动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流动人员在非户籍地工作的服务保障政策;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设多种类型的人才高地;完善人才合理流动的政策体系,引导人才向中西部地区流动。三是人才服务业蓬勃发展。制定并推广人力资源服务业技术标准,积极培育人才服务产业。大力开展各类中介服务活动,加强行业自律,积极引导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健康发展,建立专业化的人力资源服务队伍。四是区域性人才合作方兴未艾。围绕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积极引导区域人才合理流动和有效开发,建立区域性人才合作机制,实现人才资源共享,优化人才资源配置,人才服务合作成效显著。

  第三,健全人才开发体系,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水平不断提高。一是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继续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大力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工作,全面提升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大规模培训现代农业、现代制造、现代管理、信息技术、能源技术等重点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二是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加快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紧密结合经济形势和就业形势的要求,以促进就业和稳定就业为目标,大力实施面向城镇失业人员、困难企业职工、退役士兵等群体的特别职业培训计划。充分发挥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高等职业院校、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和大中型企业(集团)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推进技工院校教学改革,深化校企合作,创新培养模式,加快培养社会紧缺、企业急需的后备技能人才。三是实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引导专业知识扎实、富有奉献精神的大学生到农村基层服务。以培养新农村建设急需的生产型、经营型、技能带动型人才为重点,大力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话题之三

  以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要点 当前,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抓住人才优先发展的新机遇,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各项任务,加快推进人才体制机制创新,以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近年来,我国人才队伍和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同时也要看到,当前我国人才发展总体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比还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特别是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匮乏,人才创新创业能力不强,人才资源开发投入不足。根据新形势新任务和人才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做好新形势下人才工作,必须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扩大对外开放,开发利用国内国际两种人才资源,以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到2020年我国人才发展总体目标是: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确立国家人才竞争比较优势,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为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人才基础。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就要坚定不移地走人才强国之路,科学规划,深化改革,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努力实现人才资源总量稳步增长、队伍规模不断壮大,人才素质大幅度提高、结构进一步优化,人才竞争比较优势明显增强、竞争力不断提升,人才使用效能明显提高、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逐步实现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才强国转变。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抓住人才优先发展的新机遇,在构建人才服务体系、完善人才政策、推动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各项任务,特别是要以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第一,以提高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为核心,打造宏大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高层次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核心,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关键力量。努力造就一大批高层次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是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对于加强整个人才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引领和带动作用。要突出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加大各重点领域紧缺人才和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完善政府特殊津贴制度,改革完善博士后制度;大力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等,健全政策体系,创新引才机制,完善服务体系,建立统一的海外高层次人才信息库和人才需求信息发布平台,加强留学人员创业园建设,努力掀起留学人员回国工作、创业和为国服务的热潮;积极构建分层分类的继续教育体系,突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大规模开展重点领域专门人才知识更新,大幅度提升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强基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改善基层专业技术人才工作、生活条件,拓展职业发展空间。

  第二,以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建设门类齐全、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要完善以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加强职业培训,整合利用现有各类职业教育培训资源,建设一批示范性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和公共实训基地;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完善国家高技能人才评选表彰制度;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竞赛和岗位练兵活动。

  第三,把深化改革作为推动人才发展的根本动力,加快推进人才体制机制创新。科学培养人才,广泛聚集人才,用好用活人才,都需要体制机制做保障。改革是创新体制机制的关键。要健全人才工作机制,健全科学的职业分类体系,建立各类人才的能力素质标准,在企事业单位建立符合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不同特点的职业发展路径,促进科技人员潜心研究和创新;加快职称制度和职业资格制度改革,完善重在业内和社会认可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机制,规范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准入,完善专业技术人才职业水平评价办法和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评价办法;探索技能人才多元评价机制,逐步完善社会化职业技能鉴定、企业技能人才评价、院校职业资格认证和专项职业能力考核办法,健全举才荐才的社会化机制;健全国有企业人才激励机制,重点向创新创业人才倾斜。

  第四,把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不断提高人才工作管理水平。要完善人才管理政策和运行机制,建立健全政府宏观管理、市场有效配置、单位自主用人、人才自主择业的人才管理体制,推动政府人才管理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转变;进一步加强人才法制建设,坚持依法规范、促进和保障人才发展,推进相关法律法规的研究制定;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推进专业技术人才职业资格国际、地区间互认,发展国际人才市场,积极支持和推荐优秀人才到国际组织任职。

  第五,以实施重大人才工程为龙头,全面打造我国人才竞争优势。实施重大人才工程是做好人才工作、打造人才竞争优势的重要抓手。要大力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围绕我国经济结构调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在装备制造业、信息、生物技术等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开展大规模的知识更新继续教育;依托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现有施教机构,建设一批国家级继续教育基地;抓紧研究制定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实施方案,大力实施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为适应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精湛技艺的高技能人才;配合有关部门实施好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高素质人才培养工程、现代农业支撑计划和高校毕业生基层培养计划等。

  第六,以不断强化人才公共服务为抓手,加快推动政府人才工作职能转变。要完善政府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全国一体化的服务网络,健全企业用工登记、人事档案管理、就业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建立社会化的人才档案公共管理服务系统;不断创新政府人才公共服务方式,加强对人才公共服务产品的标准化管理,大力开发公共服务产品,满足人才多样化需要;推进政府所属人才服务机构管理体制改革,大力发展专业性、行业性人才市场,健全人才市场服务体系,积极培育专业化的人才服务机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产业、行业人才发展统筹规划和分类指导;加强人才创业技能培训和创业服务指导,提高创业成功率。

 

 

关键词:人力资源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合作伙伴/友情链接 更多链接
  • 广州急救医疗指挥中心
  • 陆逊梯卡华宏眼镜有限公司
  • 南海渔村有限公司
  • 太平船务(中国)有限公司
  • 广东省纺织品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
  • 广州中医药大学
  • 白云机场
  • 市一医院
  • 益普索
  • 广州胸科医院
  • 皮肤病防治所
  • 庄姿妮
  • 远洋宾馆
  • 中石化
  • 广州中医医院
  • 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 广州远洋大夏
  • 广州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办公室
  • 斯必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 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
  • 香港捷高家居用品有限公司广州办事处
  • 阿乐斯绝热材料(广州)有限公司
  • 爱立信
  • 百事可乐
  • 保利物业
  • 地中海航运(香港)有限公司
  • 广百集团
  • 广东发展银行
  • 广东省中医
  • 广东珠江影视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广钢mba塑料新技术有限公司
  • 广药集团
  • 广州国光电器有限公司
  • 广州锦汉展览中心
  • 广州生力啤酒有限公司
  • 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
  • 广州市商业银行
  • 惠氏制药有限公司
  • 金霸王(中国)有限公司
  • 英国博斯国际有限公司
  • 康妮雅(国际)有限公司
  • 流花宾馆
  • 鲁班公司
  • 陆逊梯卡华宏眼镜有限公司
  • 南海渔村有限公司
  • 熊猫国旅
  • 英国博斯国际有限公司
  • 越秀交通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 中国民生银行
  • 中国南方航空
  • 中国外运广东有限公司
  • 中国信合
  • 中国银行
  • [法律网站] 国务院法制办 广州劳动保障信息网 广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广州市医疗保险服务管理局 广州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公司介绍 | 使用指南 | 联系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诚聘英才 | 企业邮箱登录 | 客服电话:020—83647409

    版权所有 广州英之略劳动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2-200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粤ICP备05025511号 域名信息

    我要咨询!